微 信 扫 一 扫
靖海“豆米咠”:甜食里的文化传承
发布时间: 2022-07-13 来源: 作者:


豆米咠是惠来县靖海镇特有的一种甜点,以花生仁、白糖、猪油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(见上图。陈其泰 摄)。靖海豆米咠的配料和制作十分讲究,要经过多道工序。先把精选的优质花生仁炒热,炒时要特别注意火候,使之不焦不生,香脆适度。将花生去膜碾碎,放入由麦芽糖、白糖、猪油、葱等配料熬煮而成的糖浆中,搅拌均匀,揉压成团,再用大木槌反复捶打。最后捶成一张薄块,这就成了豆米咠皮。


豆米咠皮做成之后,中间要包上搓成条状的明糖。明糖是用地瓜、糯米、麦芽糖、白糖等熬制而成。将裹上豆米咠皮的明糖再次揉搓成长条,然后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,这样原味豆米咠就制成了。豆米咠整块呈浅黄色,中间明糖部分是深褐色,看起来赏心悦目,吃起来香甜可口,真是色、香、味俱佳。为适应市场需求,有些商家在原味豆米咠上裹上椰丝、黑芝麻、白芝麻等,推出不同口味的新品种。


由于做工讲究,靖海豆米咠吃起来软糯香甜,却又不会黏牙腻味。配上潮汕的工夫茶,更是余味无穷。不少潮籍同胞,回归桑梓故里,总要买几盒带往海外,让亲人们共尝这家乡风味小食,以慰乡思。


靖海豆米咠源于何时无证可考,但在靖海,有90多岁的老者说,在他儿时就有豆米咠了,由此可见靖海豆米咠至少有上百年历史。惠来人对靖海豆米咠绝不陌生,但豆米咠的“米咠”字(音“jī”)却很少有人能写对,主要因为这个字也比较特殊,一般输入法打不出来,但这个字在《康熙字典》的“米部”里却确实有记载。音同“须”,粮米也。“米咠”是如何从“xū”音变成“jī”音的呢?汉字是形声字,是在象形、指事、会意的基础上形成的。有些汉字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,可能形、义不变,但发音会渐渐发生变化。米字旁在汉字里多是代表食物,而“ji”音的由来,应当是从声旁,取自于形近字“揖”。揖有一个读音为“jí”,同“集”,聚集之意,“米咠”形象地反映了豆米咠制作的过程,简单来说就是花生和糖糅合,用木槌反复捶打制作而成。而“米咠”字,发音融合了“xū”音和“jí”音,演变成“jī”。


潮汕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,潮汕方言里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汉语,“米咠”字这个罕见的汉字能在潮汕传统食品名称中保留下来,就是一个明证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“米咠”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出这个字的音、形、义,不得不让人感叹汉字造字之精妙。近年来,有些汉字随着更普遍的发音现状,原本的发音已经发生变化。汉字发音的改变是一种与时俱进、因时制宜的发展。不管“米咠”字原来读什么音,伴随“靖海豆米咠”这个产品100多年的延续,至少在潮汕地区“jī”这个音已经被固定下来。“米咠”字的流传使用,反映的正是潮汕文化的深厚底蕴。黄卓奇 整理


(编辑:李霞)